WTO事务中心工作总结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在中心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WTO事物中心较为顺利圆满的完成了第三届京交会晚餐会、高峰会分论坛、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分销服务板块活动这四大类活动的筹办工作,并顺利完成了第三届京交会境外参会嘉宾的接待工作。下面进行详细总结。
晚餐会作为第三届京交会的首个活动,在中心领导的指导及各部门配合下,完成了晚餐会方案策划及现场执行。虽然本届晚餐会规模不大,但参会嘉宾级别高,共邀请了境内外嘉宾60余人,包括商务部及北京市领导、三大永久支持单位负责人、外国部长、友城嘉宾、国际行业协会负责人、跨国公司CEO、经合组织邀请的演讲嘉宾及组委会战略合作伙伴等。
(二)高峰会分论坛
分论坛具有以下特点:(1)组织结构规格高端。本届论坛由经合组织、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主题新颖议题丰富。论坛以“电子经济时代服务贸易的动力与阻力”为主题,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全球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态势;同时设立了“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等4个议题;(3)演讲嘉宾多元化和专业化。论坛既有国际组织代表也有来自国内外服务贸易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4)参会规模较大。国内外参会嘉宾约20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WTO论坛作为京交会的重要专业大会之一,今年第三次在京交会上成功举办。本届WTO论坛包括主论坛和分论坛两场活动。其中,主论坛充分体现了高规格、高水平和专业化。首先,论坛主题为“服务贸易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经济前沿。其次,论坛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和商务部的大力支持,演讲嘉宾级别和专业化水平高。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特意发来贺信祝贺,副总干事易小准、服务贸易司司长哈米德出席并演讲;商务部部长助理童道驰、服贸司司长周柳军、世贸司副司长洪晓东等也出席并演讲。除此之外,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孙振宇等也出席了会议。第三,参会嘉宾规模大,实际参会嘉宾远超了预定规模。第四,论坛效果突出,与会代表和嘉宾们互动踊跃,嘉宾和媒体反响热烈。
二、境外嘉宾接待工作
第三届京交会期间,我部门负责收集境外嘉宾机票信息并预订机票,共完成了京交会组委会承担费用的嘉宾往返机票16张,共整理了组委会提供接待服务的39位境外嘉宾和板块邀请的21位行业协会境外嘉宾信息。
(二)会期机场迎送
京交会期间,共完成机场迎送47批次,其中提供贵宾礼遇37批次。小流程接送机除确保车辆按时顺利将嘉宾送至目的地外,还需要前期与境外嘉宾机场接待小组提前就车辆入场、工作人员入场、接机领导安排等做好沟通。
本着节俭办会的原则,第三届京交会会期共为21位境外嘉宾安排食宿。为筹备工作相关的40余名人员安排会期食宿。
第三届京交会会期,为30余名嘉宾安排会期用车,其中包含10辆小型轿车、3辆中型客车(同时为节省经费和根据实际需要,1辆中型客车于会期更换为商务车)。
第三届京交会会期前,我们积极配合办公室,及时汇总京交会重要参会外宾人员信息;会期,我们动用全部门人力和志愿者参与高峰会合影和活动中境外嘉宾的引领工作,保障了高峰会的顺利进行。
我部门采取派专人负责的方式,及时完成了亚非拉团的信息采集及证件制作工作,使亚非拉团第一次用上了正式的嘉宾证;结合亚非拉团在京时间和学员的身份背景,科学的为其安排了5场京交会活动,会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并感谢组委会考虑到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后提供的周到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我部门向享受组委会接待服务的境外嘉宾发出意见反馈表共55份,最终收回27份。目前,我们已经对反馈表进行了翻译、整理和汇总。
虽然我部门的很多同志是首次参与京交会的筹办工作,但我部门每位同事能顶住压力,勇于负责,敢于直面工作中的难题,迎难而上,最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不管是论坛活动的筹办,还是国际嘉宾的接待,我们深切感触到及时有效沟通和联络的重要性。这种沟通联络既包括部门内部同事之间、相互关联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包括与第三方机构之间的沟通。
从目前收回的境外嘉宾意见反馈信息看,境外参会嘉宾对京交会接待服务总体表示满意,参会后收获颇丰。贸发会议秘书长基图伊、经合组织副秘书长威廉姆·丹弗斯、世贸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对京交会的活动、住宿、餐饮、交通、机票预订以及翻译等均给予了较满意评价。
我们部门的工作离不开市相关机构和我中心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与他们的密切合作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及时提供国际组织参会外宾信息;市外办在筹备期间派了专业团队来中心集中办公,为境外嘉宾的接待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市贸促会在邀请跨国公司负责人参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另外,中心的各部门分别在市领导邀请、预算、宣传、嘉宾信息汇总、稿件审核以及注册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
1、部分活动的筹办时间较仓促
由于晚餐会具体方案的确定时间较晚,为了不影响方案的执行,只能提前将空白请柬发放给板块,并在晚餐会方案确定后的第一时间将有关内容通知到相关联系人。另外,高峰会系列活动分论坛,中方演讲嘉宾确定比较晚,外方演讲嘉宾名单更改频繁,讲稿收集整理时间仓促,最后议程确定、编排和印刷十分紧张。
2、活动的运作模式及管理问题
本届WTO论坛已没有专项经费,虽然所有的预算纳入到了京交会整体预算中,但仍需要支付给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一定的劳务费,今年的做法是利用2013年WTO论坛专项经费结余支付的劳务费。但下一届及以后的WTO论坛如何运作,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另外,今后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分论坛的管理和考核。
3、听众结构和布局形式有待优化
高峰会分论坛上,为方便演讲嘉宾发言交流,采用了U字形落座,但是每位嘉宾都背对部分听众,不利于现场互动。分销服务板块《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品牌企业竞争力》发展报告发布活动,专业学术性很强,本应邀请一些研究部门或对口权威机构来听会,而当时现场多是一些对洽谈对接感兴趣的企业,以至于好多听众会没开完就离席退场了。
1、经验不足、突发事件处理不够沉着
由于我部门同志大多数是第一次参加京交会,加之前两届的档案材料不全,能参考借鉴的资源不多,因此对部分工作的考虑不够全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晚餐会上嘉宾临时通知无法参加,打乱了事先准备的排座和陪同翻译安排方案,为保障晚餐会的顺利进行,我部门工作人员没有任何准备临时上场补位充当翻译。
2、部分工作跟进对接不充分
沟通协调后的积极跟进是做好嘉宾接待、活动筹办的重要保障。在筹办期间,部分工作虽事先进行了沟通协调,但因为没有及时跟进核实而出现了一些失误。
晚餐会开始前的嘉宾接送车辆调度中,因未直接与接送CEO的车辆司机对接,而是委托市贸促会联络员直接联系司机,导致车辆未及时到位,致使CEO参加晚餐会迟到。
3、部分细节未考虑周到
在安排任何活动和事项时,和各个环节的负责人进行对接、提前了解详细情况、落实各项细节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各项工作之前都进行了整体疏理,但难免还是有些部分未考虑周全。
五、对京交会其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京交会的专业大会是京交会的重要品牌,为了提升专业大会的影响力,建议组委会在今后筹办工作中,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加强对专业大会的宣传力度,可以统一安排相关媒体对专业大会分别进行宣传报道。
(二)建议京交会的重要国际性会议或活动提供全程同传或交传翻译
国际性会议或活动必然有境外嘉宾参会,如果不提供全程同传或交传服务会使会议质量大打折扣,影响了整体效果,因此建议重要国际性会议和活动应尽量提供同传或交传服务。
我们在认真做好自我总结的同时,更应该多听一下参会客商、参会嘉宾及参展商等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建议今后在京交会官网设置匿名意见反馈区,由嘉宾、客商和展商自己提出,以便获取更真实的意见。
我们将继续坚持本届京交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认真筹备。将按照第四届京交会总体方案和组委会具体安排,全力做好对外联络、境外推介、境外嘉宾接待以及WTO论坛等筹办工作,具体如下:
1、对外联络
将整合前三届京交会优势资源,与参会的驻华使馆、参会的国外知名商协会继续保持积极联系。将有效利用TP网络联盟及中国贸促会北京分会的优势资源与各国商协会建立联动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京交会国际影响力。将继续与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保持联系,为下一届WTO与中国论坛召开奠定合作基础。
2、境外推介
将坚持内外并重的原则,对境内外重点国别、地区进行长期、深度推介,有针对性地向纵深拓展,邀请更多有效客商参会。
3、境外嘉宾接待
将继续与北京市外办对接相关外事及境外嘉宾接待工作,做好第四届京交会境外嘉宾接待工作。关于境外嘉宾接待经费,将进一步与财务部沟通,严格按照北京市相关财政规定执行。
1、适当提前启动筹备工作
我们部门负责的活动均涉及境外嘉宾和中方嘉宾的邀请工作,而境外嘉宾邀请涉及程序多、时间长,因此尽量适当提前启动筹办工作,避免今年筹办时间仓促等问题。
2、为境外嘉宾的报名设定最终截止日期
本届京交会并没有对邀请的境外嘉宾设定报名截止日期,导致境外嘉宾参会情况在后期变动较大,这给境外嘉宾的统计工作和接待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建议在今后筹办工作中提前设定截止日期,并及时告知境外嘉宾。
3、探索WTO论坛的筹办模式
WTO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多届,我中心与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的合作也已经有三年了,自今年起论坛已没有专项经费予以支持,今后论坛如何筹办需要认真探索,我们认为市场化可能是重要选择途径之一。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以上是我们部门的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